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常建所作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它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内心平和的追求。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描述了诗人清晨来到破山寺的情景。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高大的树林上,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进一步描写寺庙周围的环境。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被茂密的花木环绕,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则从视觉和心理感受上进行了深入刻画。山间的景色让鸟儿感到愉悦,潭水中的倒影使人心灵得到净化。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以声音收尾,强调了寂静中的唯一声响——钟磬声。这种声音在寂静中显得尤为突出,仿佛是对心灵的一种召唤,引导人们回归内心的宁静。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他在繁忙的尘世中找到了一片净土,在那里,他能够暂时忘却烦恼,享受片刻的安宁。这也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是一首关于人生哲理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