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 精选范文 >

中庸全文及译文读解

2025-05-21 07:03:30

问题描述:

中庸全文及译文读解,卡了三天了,求给个解决办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21 07:03:30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被认为是孔子孙子子思所著,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即在各种情况下都保持适度和平衡的态度。本文将提供《中庸》的全文,并附上简要的译文与解读。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译文:

人的本性是由天命决定的,遵循本性就是道,修养道就是教育。

道是不能片刻离开的,可以离开的就不是真正的道。

解读:

这一段强调了人性与道的关系。人的本性来源于天命,而道则是人应当遵循的原则。通过教育来修养自己的道,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道是永恒不变的,必须时刻遵循。

原文: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译文:

我知道为什么道难以实行,聪明的人往往做得太过分,愚蠢的人则达不到。

我知道为什么道难以彰显,贤能的人常常做得太过,无能的人则达不到。

解读:

这里指出人们在实践道的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聪明或贤能的人容易过度,而愚蠢或无能的人又容易不足。因此,要做到中庸之道,需要恰到好处的平衡。

原文: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

译文:

君子能够做到中庸,小人则做不到。

君子的中庸是适时而变的,小人的所谓中庸是没有顾忌的。

解读:

这段话进一步区分了君子与小人在对待中庸之道上的态度。君子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而小人则缺乏约束,往往违背中庸原则。

原文: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译文:

情感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后都能合乎节度叫做和。

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行的道路。

解读:

这里阐述了中庸的核心概念——中和。中是指内心的平静和平衡,和是指外在行为的和谐。中和不仅是个人修养的目标,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原文: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译文:

达到中和的状态,天地各安其位,万物得以生长发育。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大纲,树立天下的根本,了解天地万物的成长规律。

解读:

最后这一段总结了中庸之道的最终目标和意义。通过实现中和,不仅能够促进个人的内在和谐,还能带来整个宇宙和社会的和谐。只有真诚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实践中庸之道。

以上是对《中庸》部分内容的原文、译文以及简单解读。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庸之道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