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和哲学层面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后赤壁赋》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子由默然而坐。
翻译: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返回临皋。两位客人随我一起走过黄泥坂。霜露已经降落,树叶全都脱落了,人的影子映在地上,抬头看见明月,心中感到愉悦,便一边走一边吟诗唱和。
不久之后,我感叹道:“有朋友却没有酒喝,有酒却没有菜肴吃,今晚月色皎洁,风儿轻柔,这美好的夜晚该如何度过呢?”客人回答说:“今天傍晚时分,我撒网捕到了一条鱼,鱼嘴大而鳞片细小,看起来像是松江的鲈鱼。只是不知道哪里可以弄到酒呢?”于是回家向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壶酒,藏了很久了,就等着你有需要的时候拿出来。”
于是我们带上酒和鱼,再次来到赤壁下游玩。江水奔腾发出声响,陡峭的岸边高达千尺;山峰高耸,月亮显得很小,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才过了多久啊,这江山的面貌竟然已经无法辨认了!于是我提起衣襟走上前去,踩着险峻的岩石,拨开茂密的草丛,坐在像虎豹形状的岩石上,攀登如同虬龙般的树木,攀爬到栖鹘筑巢的高处,俯瞰冯夷深邃的宫殿。大概我的两个同伴无法跟随我到这里。我突然放声长啸,草木为之震动,山谷回响,风起浪涌。弟弟苏辙默默坐着。
这篇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前后两次游览赤壁的经历,苏轼不仅展示了个人情感的变化,还体现了他对生命短暂、世事变迁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