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 精选范文 >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练习题及答案

2025-05-25 11:19:41

问题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练习题及答案,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问题简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25 11:19:41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心境变化,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下面,我们结合这篇作品出几道中考练习题,并附上答案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文章。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简洁明快。

B. “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夜游时的喜悦心情。

C. “念无与为乐者”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感。

D. 文中提到的“月色入户”,暗示了天气恶劣。

【答案】D

【解析】“月色入户”并非暗示天气恶劣,而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月光图景,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2. 对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月光比作清澈的水。

B. 这里描述的是庭院中的真实积水。

C.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庭院荒凉景象的感慨。

D. 描绘了竹子和柏树的阴影投射在地面上的情景。

【答案】A

【解析】这句话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洒满庭院的美丽景象,而非实际的积水或庭院荒凉。

二、简答题

3. 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包含了哪些情感?

答:此句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自己闲适生活的满足,也有对世俗忙碌生活的感慨,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无奈。

4.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理解。

答: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说月夜和竹柏随处可见,但实际上强调了能欣赏到这些美景的人却不多。这里“闲人”并非指懒散之人,而是指那些有闲情逸致、能够静心感受生活之美的人。作者借此抒发了自己超脱世俗的心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三、写作题

5. 根据本文的内容,写一段关于夜晚美景的描写,不少于100字。

示例:夜幕降临,四周渐渐安静下来。一轮明月高悬天空,清冷的月光倾泻而下,仿佛为大地披上一层银纱。庭院里的竹子和柏树在月光的映照下,投下了斑驳的影子,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凉,让人倍感舒适惬意。这样的夜晚,总能让人心生宁静,忘却尘世的烦恼。

以上就是围绕《记承天寺夜游》设计的一些练习题及其答案解析。希望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