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是唐代著名诗人卢纶所作的一组边塞题材诗歌,其中第二首尤为脍炙人口。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边疆战士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
原文如下: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
1. 林暗:树林阴暗。
2. 草惊风:草丛被风吹动,仿佛有动静。
3. 将军夜引弓:将军在夜间拉弓准备战斗。
4.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5. 白羽:箭上装饰的白色羽毛,这里代指箭。
6. 棱:石头的边缘。
翻译:
夜晚的树林显得格外昏暗,风吹过草丛,似乎有什么东西在移动。警惕的将军在这样的环境中,整夜都保持着警觉,随时准备拉弓应战。清晨时分,士兵们寻找昨夜射出的箭矢,却发现那支箭深深地嵌入了岩石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具体事件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边疆将士紧张而危险的生存状态。前两句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林暗”、“草惊风”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了潜在的危机。后两句则聚焦于具体的行动细节,突出了将军的机智与勇敢。整首诗语言凝练,画面感强烈,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边疆生活的艰辛与壮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