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经典散文,它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民生的疾苦。以下为原文与现代汉语的对照翻译,供读者理解其深意。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译文: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身体黑色带有白色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都会使它们枯萎死亡,如果咬到人,也没有办法抵挡。然而,捉到后把它晒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疗麻疯病、手脚痉挛、颈部肿块等疾病,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体内的寄生虫。起初,朝廷的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可以用他们的劳动抵充租税。永州的百姓都争相去做这件事。
通过这篇文章,柳宗元不仅讲述了永州地方的一种特殊生物及其用途,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以及对苛政的无奈。作品语言简练生动,寓意深远,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