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汉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 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特殊句式。
- 能够准确翻译课文,并理解文章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入探讨苏武的精神品质。
- 结合背景资料,分析苏武在匈奴十九年的艰辛历程。
- 学会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忠诚爱国的思想品德。
- 激发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塑造出的苏武这一英雄形象;理解苏武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个人品格。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苏武牧羊的历史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兴趣后提问:“你们知道这段故事讲的是谁吗?他为什么会被囚禁在异国他乡长达十九年之久?”从而引出课题《苏武传》。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让学生先简单介绍自己所知道的班固及其著作《汉书》,然后教师补充完整信息。强调《汉书》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的重要性,同时指出本篇选自其中的《李广苏建列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范读全文,注意字音正确与否以及停顿节奏是否恰当;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不懂得字词句;
3.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疏通文字障碍,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4. 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事?”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 分析苏武的性格特点
- 苏武为什么要接受出使任务?
- 在面对各种困难时,苏武的表现如何?
- 最终苏武是如何完成使命回国的?
2. 讨论苏武的精神内涵
- 苏武身上体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
- 这些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何启示?
(二)拓展延伸
1. 比较阅读:将《苏武传》与其他类似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如《左忠毅公逸事》等,看看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之处。
2. 写作练习:以“假如我是苏武”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习题;
2. 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苏武的事迹和他的时代背景;
3. 将课文改写成现代汉语白话文,力求保持原意不变。
六、板书设计
《苏武传》教案
1. 作者简介
2. 文章结构
3. 主要内容
4. 苏武性格分析
5. 精神内涵探讨
6. 拓展延伸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必要的文言知识,还深刻感受到了苏武那种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伟大人格魅力。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