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历史文献中,《旧唐书》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著作。其中,《杜甫传》详细记载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生及其文学成就。以下是《旧唐书·杜甫传》的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文:
原文: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也。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举进士不第,困于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会,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译文:
杜甫,字子美,是京兆府人。年轻时家境贫寒,无法维持生活,曾客居吴越和齐赵等地。参加进士考试未中,困居长安。
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举行朝会,杜甫献上三篇赋文。皇帝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任命,并命令宰相测试他的文章。后来授予他河西尉一职,但他没有接受,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多次向朝廷呈递赋文和颂文,同时自我吹嘘说:“我家从先祖杜恕、杜预以来,世代承袭儒学并担任官职已有十一世,到我的祖父杜审言时,在中宗时期以文章闻名。我依靠家族的学术传统,从七岁开始写诗作文,至今已有四十年。然而,我衣服破旧,经常靠别人的接济生活,私下担心会死于贫困,希望陛下能够怜悯我。”
以上是对《旧唐书·杜甫传》的原文与译文,展现了杜甫早年的坎坷经历以及他对自身文学才能的自信与期待。杜甫后来成为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其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