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静夜思》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七课,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全诗仅二十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适合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静夜思》;
- 初步了解古诗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 学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简单的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静夜思》的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乡之情。
五、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有关李白生平事迹的相关资料;
3. 与《静夜思》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月亮的小视频,提问:“你们喜欢月亮吗?为什么?”
2.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古诗——《静夜思》,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的世界吧!”
(二)初读感知
1. 教师范读《静夜思》,提醒学生注意听准每个字的发音。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或者查阅工具书。
3. 分小组讨论交流初读的感受,并推选代表发言。
(三)精读感悟
1. 解释题目含义:“静”表示安静,“夜”指的是夜晚,“思”则表达了思考或怀念的意思。整个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描写安静夜晚里诗人内心深处思绪涌动的诗篇。
2. 分句讲解:
- “床前明月光”:描述了明亮皎洁的月光照耀在床前的情景;
- “疑是地上霜”:将月光比作霜雪,形象地表现出月色之清冷;
- “举头望明月”:写出了诗人抬头仰望天空中那轮圆润饱满的明月的动作;
- “低头思故乡”: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即通过对眼前美好景色的欣赏来反衬出自己远离家乡时内心的惆怅与忧伤。
3. 再次齐声朗读整首诗,加深印象。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2. 推荐阅读其他描写月亮的诗词作品,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一首优美动人的古诗《静夜思》,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首诗,并且把它带回家去朗诵给家人听。同时也要记住,无论身在何处,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八、作业布置
1. 抄写《静夜思》两遍;
2. 查找更多关于李白的资料,下节课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