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文章以简洁的语言和紧凑的情节,生动地描绘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凭借智慧与口才说服秦穆公放弃攻打郑国的故事。本文不仅展现了古代外交辞令的艺术魅力,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较高,但部分同学基础较弱,对于古汉语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理解并背诵全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烛之武的形象及其说服策略;学习如何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智慧的魅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四、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词汇的意思以及烛之武是如何成功劝退秦军的。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腻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五、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模拟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实践体验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小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当时各国之间的关系,从而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烛之武退秦师》。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梗概。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三)深入研读
1. 分段讲解:逐段解析课文内容,重点讲解其中的关键字词句,并结合注释进行翻译。
2. 角色扮演:选取几名学生分别扮演烛之武、郑伯等人,在课堂上重现当时的谈判场景,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烛之武为何能够说服秦穆公?他的说服策略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四)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请学生们谈谈自己遇到过类似的难题时是如何处理的?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给他人?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八、板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背景:郑国面临灭顶之灾
情节:烛之武临危受命→巧妙游说秦穆公→成功退敌
意义:体现了古代外交家高超的艺术水平
九、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后还需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