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成长的变化,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 认知目标:帮助幼儿了解成长的过程,知道从婴儿到现在的变化,并认识到自己正在慢慢长大。
3.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 准备一些婴儿时期的照片或视频(每位小朋友的)。
2. 绘画纸、彩笔等艺术材料。
3. 一段轻快的音乐作为背景音。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带领孩子们一起做简单的律动操。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今天跟昨天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成长。
二、主体部分(20分钟)
1. 回忆过去:教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婴儿照片或视频,让每个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小时候的样子。鼓励他们讲述自己记得的事情或者想象中的故事。
2. 对比现在:请孩子们观察自己的手、脚、身高、体重等身体部位的变化,并与小时候相比,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以适时地补充科学知识,比如为什么我们会越长越高。
3. 绘画创作:给每位小朋友发一张绘画纸和彩笔,请他们在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长大后”的样子。完成后,可以邀请几个小朋友上台分享他们的作品。
三、总结延伸(10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强调每个人都在不断成长,并且变得更加聪明、强壮。最后,组织一个小型的“成长展示会”,让孩子们轮流上台介绍自己的画作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活动延伸:
1. 在班级内布置一个“成长墙”,将孩子们的绘画作品贴上去,供其他小朋友参观学习。
2. 家长配合,在家中继续引导孩子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并记录下更多有趣的故事。
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能够加深孩子们对自己成长的认识,还能增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社会交往能力,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