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 精选范文 >

中考常用文言文知识点:常用实词

2025-06-24 12:10:30

问题描述:

中考常用文言文知识点:常用实词,麻烦给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24 12:10:30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分值。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实词,是理解文言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本文将系统梳理中考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常见文言实词分类

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等,但在考试中,重点考察的是动词和形容词的含义及用法。以下是一些中考高频出现的实词及其解释:

1. 之

- 意思:代词,指代人、事、物;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实际意义。

-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2. 其

- 意思:代词,相当于“他的”“它的”;副词,表示推测或反问。

- 例句:其真无马邪?(《马说》)

3. 而

- 意思:连词,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等关系。

-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4. 以

- 意思:介词,表示凭借、原因、目的等;连词,表示“来”。

- 例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5. 于

- 意思: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对象等。

- 例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6. 为

- 意思:动词,表示“做”“成为”;介词,表示“替”“给”。

- 例句: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7. 见

- 意思:动词,表示“看见”;被动结构中的“被”。

-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8. 顾

- 意思:动词,表示“回头看”“看望”;副词,表示“只是”。

- 例句:顾野有麦场。(《狼》)

9. 诚

- 意思:副词,表示“实在”“确实”;名词,表示“诚意”。

-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10. 故

- 意思:副词,表示“所以”;名词,表示“原因”。

- 例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

二、实词辨析与记忆技巧

在学习文言实词时,不仅要掌握其基本含义,还要注意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变化。例如,“之”在不同句子中可能表示不同的语法功能,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记忆技巧:

- 归类记忆法:将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进行分类记忆。

- 语境分析法:通过例句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

- 对比记忆法:将古今词义差异较大的词进行对比,加深印象。

三、典型考题解析

例题1:

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记之而去(记下)

B. 悉如外人(全,都)

C. 稍稍宾客其父(稍微)

D.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于)

解析:

选项A中的“记”应为“记录”;选项C中的“稍稍”应为“渐渐地”;选项D中的“属”应为“嘱托”。因此,正确答案是 B。

例题2:

“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的意思是( )

A. 贫穷

B. 地位低下

C. 品行恶劣

D. 粗俗

解析:“卑鄙”在古文中常指“身份低微”,而非现代意义上的“品行不好”,因此正确答案是 B。

四、总结

掌握文言实词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基础。建议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多积累、多练习,结合教材和真题进行强化训练。同时,注意词语的活用现象和古今异义,避免死记硬背,做到灵活运用。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的文言文学习有所帮助,祝大家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