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词坛上,苏轼以其豪放不羁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著称。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充满人生哲思的诗人。《少年游·润州作》便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一篇,虽篇幅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远的意境。
此词原题为“润州作”,表明这首词是苏轼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所作。润州地处长江之滨,山川壮丽,历史悠远,正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怀的好地方。然而,在这山水之间,苏轼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人生的感慨。
全词如下:
> 润州东阁,有幕士张君,尝以诗见赠,因次其韵。
“昨夜风兼雨,帘帷飒飒秋声入。烛影摇红,罗衣轻暖,一枕梦难成。
起来无语,月转花枝,满地斜阳。”
这首词看似描写的是一个秋夜独处的情景,实则蕴含着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对过往的追忆。开篇“昨夜风兼雨,帘帷飒飒秋声入”便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风雨交加,帘幕被风吹得沙沙作响,仿佛连自然也在为词人的心绪增添几分愁绪。
“烛影摇红,罗衣轻暖,一枕梦难成”三句,则描绘了词人在夜晚难以入眠的状态。温暖的灯光下,微弱的烛光摇曳,罗衣轻柔舒适,本应是安逸的夜晚,但词人却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种“梦难成”的状态,暗示着他心中有未解的思绪或难以排遣的忧愁。
接下来,“起来无语,月转花枝,满地斜阳”三句,将场景由室内转向室外。词人起身,默默无言,望着月亮缓缓移动,花枝随风摇曳,而满地的斜阳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这一画面静谧而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感伤。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时光的深刻思考。虽然词中没有直接抒发强烈的悲喜情绪,但那种淡淡的哀愁与沉静的思索,却更能打动人心。
苏轼在这首词中,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思想深度。他不拘泥于形式,而是以自然之景寄托内心之情,使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少年游·润州作》虽篇幅不大,但意蕴深厚,体现了苏轼词作中常见的“清旷”风格,同时也展现了他在人生低谷时期仍能保持淡然心境的豁达情怀。这首词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