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是其晚年作品中较为清新自然的一组诗,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色时内心的宁静与豁达。这两首诗虽未如他早期作品那般激昂悲壮,却在平和之中透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一、原文
其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其二
蜀天常夜雨,江雾满晴沙。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华。
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日常斜。
三月桃花浪,江流浩浩,东去不归家。
二、赏析
第一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之地的环境:远离城郭,视野开阔,江水清澈,树木繁茂,细雨中鱼儿游动,微风中燕子轻飞。全诗以写景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悠远,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心境。诗中“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一句,既是对现实的客观描述,也暗含了诗人对城市喧嚣的疏离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第二首则更进一步,描绘了蜀地的自然风貌与隐逸生活。诗中“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华”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后两句“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日常斜”,更是将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淡泊恬静的氛围。
整体来看,《水槛遣心二首》虽为杜甫晚年所作,却并未因年老而失去对生活的热爱与观察。相反,他在诗中表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心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传达出内心的安宁与满足。这种由外入内、由景入情的表达方式,正是杜甫诗歌艺术的重要特色之一。
结语
《水槛遣心二首》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细腻生动的意象以及深沉含蓄的情感,成为杜甫诗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不仅反映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也展示了他对自然、人生和心灵深处的深刻思考。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重读这首诗,或许能让我们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