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人物传记类文本往往因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成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列夫·托尔斯泰》作为一篇描写俄国文学巨匠生平的文章,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成就,更体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激发其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本教学设计以《列夫·托尔斯泰》为核心文本,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同步提升。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力求实现全面育人。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作者及托尔斯泰的基本背景,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课堂上,采用“问题导学+文本细读”的方式,围绕“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他的思想转变”“他的文学贡献”等核心内容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结合文本细节进行分析,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表达能力。
同时,注重语言品味与情感体验的融合。通过对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赏析,帮助学生感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通过对比托尔斯泰早年与晚年的不同人生选择,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从而深化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此外,教学中还融入了拓展延伸环节,如推荐相关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撰写短文或制作手抄报,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营造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相互交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与人文情怀。
总之,《列夫·托尔斯泰》的教学设计不仅是对一篇文学作品的解读,更是对学生心灵的一次洗礼。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思考中成长,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