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而“那次玩得真高兴”这一作文题目,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低年级写话训练的典型内容。本文以“基于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围绕课程标准,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一节生动、有效的作文教学课。
一、教学目标设定(依据课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三年级学生应能“观察生活,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并“尝试用书面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 知识与技能:学会围绕“玩得高兴”的主题,选择具体事例进行描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讨论、仿写等方式,提升学生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引导学生围绕“玩得高兴”展开叙述,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 难点:如何将“高兴”的情绪具体化、形象化,避免空洞无物。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习作片段、图片素材等。
- 学生准备:回忆自己最开心的一次玩耍经历,写下简单的大纲或关键词。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孩子们在公园玩耍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表情、动作和环境,提问:“你从他们的表情中感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以此引出课题《那次玩得真高兴》。
(二)回顾旧知,激发兴趣(8分钟)
教师出示学生之前写的几篇关于“玩”的短文,组织学生朗读并评价,引导学生发现:好的作文不仅有内容,还要有感情、有细节。接着,教师示范一段自己写的“玩得高兴”的片段,如:“我和小伙伴们在操场上踢足球,阳光洒在脸上,我们跑啊跳啊,笑声回荡在天空中,那一刻我感觉特别幸福。”
(三)引导表达,搭建支架(15分钟)
1. 启发回忆:教师提出问题:“你有没有哪一次玩得特别开心?当时在哪里?和谁一起?发生了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经历。
2. 梳理思路:教师引导学生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受”的结构来整理自己的故事。
3. 细节描写:教师讲解如何通过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表现“高兴”的情绪,如:“我蹦蹦跳跳地跑过去,眼睛亮晶晶的,嘴里不停地喊着‘太好了!’”
(四)自主写作,教师指导(15分钟)
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围绕主题展开,是否有具体细节,是否表达出真实的感受。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给予个别辅导,如提示他们先写“我做了什么”,再写“我感觉怎么样”。
(五)展示交流,互评提升(7分钟)
选取几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出简短的点评,如“我觉得你写得很有意思,特别是你描述笑的样子。”教师总结表扬,强调“写真实、写具体”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请学生回家后将今天的作文修改润色,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下节课进行展示。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基于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启发、写作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写高兴的事”的方法。今后将继续加强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提升其综合语文素养。
结语:写作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心灵的表达。通过“那次玩得真高兴”这一主题的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观察、思考与表达,正是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