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孟浩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在众多作品中,《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抒情之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寄托了他对人生、历史与友情的深刻思考。
全诗如下: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水落鱼梁洲,天寒梦泽深。
>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这首诗写于孟浩然与友人一同登上湖北襄阳的岘山之时。岘山虽非名山大川,却因东晋名将羊祜曾在此驻守而闻名,后人立碑纪念,故有“羊公碑”之说。诗人在登高望远之际,触景生情,引发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开篇便点明主题:世间万物皆在不断变化之中,时间流转,世事更迭,古往今来,从未停歇。此句简洁有力,富有哲理意味,为全诗奠定了沉郁而深邃的情感基调。
颔联“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则是对眼前景象的描绘,同时也暗含一种传承与缅怀之意。尽管时光流逝,但江山依旧,曾经的英雄人物虽已逝去,但他们的事迹仍被后人铭记。诗人与友人再次登上这座山,仿佛与古人对话,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颈联“水落鱼梁洲,天寒梦泽深”,进一步描绘出秋日登高的自然景象。鱼梁洲因水位下降而显露,梦泽则因天气寒冷显得更加幽深辽阔。这些景物的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烘托出一种苍凉、孤寂的氛围,为后文的情感升华做了铺垫。
尾联“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是全诗的高潮部分。羊公碑至今犹存,令人不禁想起羊祜的功绩与人格魅力。诗人读碑时情绪激动,泪水沾湿衣襟,表现出对先贤的敬仰与自身命运的感慨。这种情感既是对历史的追思,也是对现实人生的叹息。
总体来看,《与诸子登岘山》一诗结构严谨,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也有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它不仅体现了孟浩然诗歌的艺术特色,也反映了盛唐时期士人普遍存在的怀古情怀与人生感悟。
这首诗之所以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它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面对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人们总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与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