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有一妻一妾》是出自《孟子·离娄下》中的一篇寓言性短文,通过一个齐国人的行为,揭示了人性中的虚伪与贪婪,同时也反映了儒家对道德修养的重视。本文将对该文进行逐句翻译,并结合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进行详细注释。
一、原文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曰:“与我友。”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吾闻之,人之贤不肖,以其所与游者也。吾今未见其贤也,而日与饮食者,皆其良人也。”
其妻与妾俱往,循墓而行,其妻曰:“此其良人之所为也。”其妾曰:“岂有以异乎?”曰:“夫良人者,非众所指,乃其所与饮食者也。”
二、现代汉语翻译
齐国有一个人,娶了一妻一妾,住在家里。他每次外出,必定要吃饱喝足才回来。他的妻子问他跟谁一起吃饭喝酒,他说:“和我的朋友。”他的妻子便告诉她的妾说:“他出去的时候,总是吃饱喝足才回来。我听说一个人是否贤德,要看他交往的人。我现在还没看出他有什么贤德之处,但每天和他一起吃饭喝酒的,都是他的朋友。”
于是,妻子和妾一起跟着他走,沿着墓地走,妻子说:“这就是他平时吃饭的地方。”妾问:“难道还有别的地方吗?”妻子回答:“那个所谓的‘良人’,并不是大家所指的那个人,而是他平时吃饭喝酒的朋友。”
三、注释与解析
1.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
意思是:齐国有个人娶了两个妻子,一起住在家里。这里“处室”指的是共同生活。
2. “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良人”在文中指丈夫。“餍”意为饱食,“反”通“返”,返回。这句话说明这位丈夫每次外出后都吃得非常饱才回家。
3.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曰:‘与我友。’”
妻子询问他跟谁一起吃饭,他却说是“我的朋友”。这显示出他在隐瞒真相。
4. “人之贤不肖,以其所与游者也”
这是孟子的观点,意思是:一个人是否有德行,取决于他所交往的人。强调交友的重要性。
5. “吾今未见其贤也,而日与饮食者,皆其良人也。”
妻子认为丈夫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贤德之处,但他每天去的地方,都是那些所谓“朋友”的聚集地。
6. “循墓而行”
沿着坟墓行走,暗示这些“朋友”可能是在墓地附近聚会,可能是乞讨或做不正当之事。
7. “此其良人之所为也”
妻子指出,丈夫所谓的“朋友”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贤人,而是一些品行不端之人。
8. “夫良人者,非众所指,乃其所与饮食者也。”
这句话点明主题:所谓“良人”,并不是大家公认的君子,而是看他平时和谁在一起吃饭喝酒。
四、思想内涵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深刻揭露了社会上一些人表面道貌岸然,实则行为卑劣的现象。孟子借此批判那些虚伪、爱慕虚荣、不务正业的人,强调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提醒人们要注重自身修养,慎重选择朋友。
同时,文章也反映出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以及儒家对道德教化的重视。孟子主张以仁义礼智信为本,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反对只追求物质享受而不讲道德的人。
五、结语
《齐人有一妻一妾》虽短小精悍,却寓意深远。它不仅是一则寓言故事,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教训,学会辨别真伪,坚守道德底线,做一个真正有德之人。
---
如需进一步探讨《孟子》其他篇章的思想内涵,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