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有奇树》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虽未署名作者,但其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历来被奉为汉代五言诗的代表之作。全诗虽短,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位女子在庭院中独处时的心绪变化,展现出深沉的思恋之情。
原文:
>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离时。
译文:
庭院中有一株奇异的树木,枝叶繁茂,花儿盛开。
我攀着树枝摘下那美丽的花朵,想把它送给心中思念的人。
花香充满我的衣袖,可惜路途遥远无法送到他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让我在分别之时更加感伤。
赏析:
《庭中有奇树》以极简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深情的场景。开篇“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含深意。庭中之树非寻常之木,而是“奇树”,暗示它在主人公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绿叶繁茂、花儿盛开,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希望与期待。
接下来,“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一句,直接点明了人物的行为与动机:她摘下花朵,是为了赠予心中所思之人。这种行为既是对爱情的表达,也是一种无奈的寄托。然而,“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道出了现实的残酷——即便心有千千结,也无法将这份心意送达对方手中。
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离时”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普通物品的珍视并非因其本身的价值,而是因为它承载了离别的哀愁与思念的沉重。这种情感的升华,使得整首诗超越了单纯的描写,成为对人生离别与情感寄托的深刻思考。
总结:
《庭中有奇树》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爱情中的柔情与无奈。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处处流露出真挚的感情;没有直白的抒情,却在细节中蕴含着无限的哀思。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写照,更是对人类共同情感体验的深刻表达,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