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文中人物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学会从人物言行中提炼精神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主人公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信念”在文中所体现的意义,体会人物在困境中的坚持。
-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坚定的信念。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背景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信念”和“坚持”的名言警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遇到过让自己感到特别困难的事情?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出“信念”这一关键词。
教师总结:“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就一定能克服困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带领学生认读并讲解重点词语。
3. 提问: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人公是谁?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 分段阅读,逐段分析:
- 介绍主人公的背景和遭遇的不幸。
- 描述他在困境中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
- 第三段:讲述他最终取得的成就,点明主题。
2. 小组讨论:
- 为什么说“厄运打不垮信念”?
- 文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动?为什么?
3.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句子,如:“他没有被命运击倒,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并组织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10分钟)
1. 教师展示一些名人面对挫折依然坚持的故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张海迪身残志坚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人或事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信念和坚持?
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信念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支撑我们在最黑暗的时刻继续前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五、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信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信念”的理解。
2. 摘抄文中打动你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六、板书设计: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信念 —— 坚持 —— 成功
↓
精神力量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信念”的重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方面还有待加强,今后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