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家乡郑州有着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灯会”。
小时候,每到正月十五,我和家人就会早早地出门,去市中心的人民公园看花灯。那时候的街道上张灯结彩,红灯笼挂满街巷,空气中弥漫着糖葫芦和烤红薯的香味,热闹极了。人们穿着节日的服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整个城市都被喜庆的气氛包围。
郑州的灯会历史悠久,既有传统的龙灯、鱼灯,也有现代的卡通灯、科技灯。我最喜欢的是那条长长的龙灯队伍,它由几十个工人抬着,在夜空中缓缓游动,灯光闪烁,威武又壮观。每当看到这一幕,我都会激动得手舞足蹈,仿佛自己也成了灯会上的一员。
除了看灯,我们还会吃元宵。妈妈总会在这一天亲手做汤圆,有芝麻馅的、豆沙馅的,还有花生碎的,香甜软糯,让人回味无穷。吃完汤圆后,我们会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的节目,其乐融融。
虽然现在城市的灯会不如从前那么热闹,但那份浓浓的年味却一直留在我的心里。郑州的这个传统习俗,不仅展示了地方文化的魅力,也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通过这次对家乡风俗的了解,我更加明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下去。每一次的灯会,都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