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受欢迎”的含义,认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增强自信心和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
3. 行为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如何通过自身行为赢得他人的喜爱与尊重。
- 难点: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观念。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资料、情景模拟卡片
- 学生课前准备:思考自己在班级中是否受欢迎,有哪些优点或不足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受欢迎?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随后播放一段关于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的小短片,引发学生兴趣。
2. 新知讲解(10分钟)
教师讲解“受欢迎”的定义,强调“受欢迎”不是指所有人都喜欢你,而是你在与人相处中表现出真诚、善良、有礼貌等品质,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通过举例说明:比如主动帮助同学、遵守纪律、懂得倾听他人意见等行为,都是受欢迎的表现。
3. 情景模拟(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抽取一个生活中的小场景(如:同学遇到困难时如何帮助、如何处理与朋友之间的误会等),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同学观察并评价表演者的言行是否得体,是否有助于建立良好关系。
4. 小组讨论(10分钟)
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 你觉得哪些行为会让别人愿意和你做朋友?
- 如果你发现自己不被大家喜欢,你会怎么做?
- 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受欢迎?
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想法,并给予正面反馈。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受欢迎”源于内心的善良与行动上的尊重。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成为值得信赖和喜欢的人。
五、作业布置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我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吗?》,结合自身经历,反思自己的行为,写下未来想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模拟和互动讨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今后可以进一步结合实际案例,增强课堂的实用性与感染力。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结合辽大版教材内容设计,适用于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