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 精选范文 >

《沁园春长沙》赏析及答案

2025-06-28 22:53:02

问题描述:

《沁园春长沙》赏析及答案,有没有人理理我呀?急死啦!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28 22:53:02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所作的一首词,收录于《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词以壮阔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以及青年一代的豪情壮志。全词气势恢宏,意境深远,是毛泽东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一、原文回顾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看万类霜天竞自由。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二、内容赏析

1. 开篇写景,营造氛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开篇三句,描绘出一个孤独而坚定的身影伫立在深秋的湘江边,面对滚滚北流的江水,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气度。这里的“寒秋”不仅是季节的描写,也象征着时代的动荡与社会的严峻。

2. 借景抒怀,引发思考

“看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将视线从自身扩展至大自然,万物在寒冷的秋天依然生机勃勃,呈现出一种蓬勃的生命力。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暗含着作者对社会进步和人民力量的期待。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全词的高潮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他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思索着未来的方向,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 回忆青春,展现豪情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里转入回忆,讲述过去与同学们一起在橘子洲头畅游的情景,展现出一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些句子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理想主义色彩,展现了青年一代的朝气与抱负。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几句更是表现出作者对旧势力的蔑视和对新世界的向往,体现了他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识。

4. 结尾升华,寓意深远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最后两句以生动的画面收尾,既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它象征着一种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

三、主题思想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过往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以及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整首词既有豪迈奔放的气势,又饱含深沉的思想感情,充分展现了毛泽东作为革命家和诗人的双重风采。

四、阅读理解题与答案(参考)

1. 词中“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有何作用?

答:这句话通过描写自然界万物在寒秋中依然生机盎然,引出作者对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为后文“谁主沉浮”的提问做铺垫。

2.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对历史责任的担当,体现了他对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3.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中的“挥斥方遒”是什么意思?

答:“挥斥方遒”意为尽情地抒发豪情壮志,形容青年一代充满激情、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

4. 结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此句象征着革命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也预示着中国革命必将如浪潮般不可阻挡。

五、结语

《沁园春·长沙》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词,更是一部充满革命激情和理想主义精神的作品。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投身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变革之中,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