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掌握诗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品析、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画面感和情感。
- 难点: 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手法,体会诗中的哲理与情感。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图片、朗诵音频)
- 生字词卡片
- 课文插图或相关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江畔独步寻花》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春日江边的图片,提问:“春天来了,你最喜欢在什么地方散步?为什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引出“江畔”这一场景。接着揭示课题,介绍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音准确,节奏分明。
- 教师范读,强调停顿和重音。
- 学生齐读,教师纠正发音。
3. 细读品味(15分钟)
- 分句讲解诗意,结合插图帮助理解。
- “黄四娘家花满蹊”:描绘了繁花似锦的景象。
- “千朵万朵压枝低”:表现花朵盛开、枝条被压弯的情景。
- “留连戏蝶时时舞”:蝴蝶在花间飞舞,充满生机。
- “自在娇莺恰恰啼”:黄莺欢快地鸣叫,增添春意。
-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句的理解,如绘画、复述、表演等。
4. 拓展延伸(5分钟)
讨论:如果你是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验,体会诗人的愉悦之情。
5. 作业布置(5分钟)
- 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 画一幅“春日江畔”的图画,并配上一句诗。
第二课时:《书湖阴先生壁》
1. 复习导入(5分钟)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江畔独步寻花》的意境和情感。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语调和节奏。
- 教师范读,突出节奏感。
- 学生齐读,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3. 细读品味(15分钟)
- 分句讲解诗意,结合诗人王安石的背景介绍。
- “茅檐长扫净无苔”:描写庭院整洁,环境清幽。
- “花木成畦手自栽”:体现主人勤于劳作,热爱自然。
- “一水护田将绿绕”: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以生命。
- “两山排闼送青来”:青山仿佛主动迎接,富有动感。
-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 合作探究(10分钟)
小组讨论:
- 诗中哪些句子用了修辞手法?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你认为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美,也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6. 作业布置(5分钟)
- 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 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理想的生活环境,并引用诗中的一句诗作为结尾。
五、板书设计:
```
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书湖阴先生壁》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花满蹊,蝶舞莺啼,春意盎然,心旷神怡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庭净花栽,水护田,山迎客,高洁质朴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课通过朗读、品析、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之中,激发了他们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古诗的深层含义理解还不够深入,今后应加强文本解读和情感体验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