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明媚的早晨,幼儿园的小班教室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特别的活动——“我的小手会帮忙”。这个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更是为了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小班的孩子们大多只有三岁左右,刚刚开始适应集体生活。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也容易波动。因此,老师在设计活动时,总是会结合游戏和互动,让学习变得有趣又轻松。
今天的活动中,老师先用一个简单的儿歌引入:“小手小手拍拍,小脚小脚跺跺。”孩子们跟着节奏拍手、跺脚,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接着,老师拿出一张大图片,上面画着各种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小手的场景:擦桌子、搬椅子、穿衣服、系鞋带……
“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小手可以做很多事情哦!”老师一边说,一边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会做的事情。有的孩子说:“我会自己吃饭!”有的说:“我会自己穿鞋子!”还有的孩子害羞地笑了笑,但眼里满是自豪。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老师还准备了几个小任务。比如,让孩子们分组合作,把玩具收拾好,或者帮老师把书本整理整齐。一开始,有些孩子不太愿意参与,觉得这些事情太简单了,但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便渐渐投入其中。
最有趣的是“小手变魔术”环节。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纸巾,让他们尝试折叠成不同的形状。有的孩子折出了小船,有的折成了小青蛙,还有的折出了小房子。虽然形状不一,但每一个作品都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自己的小手,也明白了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老师在最后总结道:“我们的小手很厉害,只要我们愿意动起来,就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
从那天起,教室里多了几分整洁,孩子们也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他们开始主动帮忙,甚至会在午休后自觉地把玩具放回原处。这种变化虽然微小,却让人感到无比欣慰。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习惯的养成和品格的塑造。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孩子成长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