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 精选范文 >

2022高考地理人教版复习章末练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

2025-07-02 00:32:18

问题描述:

2022高考地理人教版复习章末练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真的急需帮助,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2 00:32:18

2022高考地理人教版复习章末练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在高考地理的复习过程中,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是考查学生对农业生产活动空间分布规律、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以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重要章节。本章内容不仅涉及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还涵盖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制约与推动作用,是理解区域农业发展路径的关键。

一、农业地域形成的背景与影响因素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而社会经济因素则包括市场、交通、科技水平、政策导向等。例如,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水稻种植,而干旱地区则更倾向于发展畜牧业或节水型农业。

此外,农业地域的形成也受到历史传统和文化习惯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农业结构往往反映出当地居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和生活方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1. 季风水田农业

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该类型农业具有劳动力密集、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等特点,但也面临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效率等问题。

2. 商品谷物农业

多见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小麦、玉米等为主要作物,具有大规模机械化、高商品率、生产效率高等特征。

3. 大牧场放牧业

如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以牛羊养殖为主,依赖广阔的草场资源和现代化的饲养技术。

4. 乳畜业

常见于城市周边地区,如荷兰、瑞士等地,产品以乳制品为主,受市场需求和运输条件影响较大。

5. 混合农业

如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结合了种植业与畜牧业,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稳定性。

三、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与方法

农业区位选择的核心在于如何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要素。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以下几点:

-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作物或养殖方式。

- 市场需求导向:根据消费者需求调整农产品种类和产量。

- 科技进步推动:通过农业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生态保护意识: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资源紧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

- 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 发展高效农业:引入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等新技术。

- 优化农业结构: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扶持。

五、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1:

下列哪种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出现在降水较少、地势平坦的地区?

A. 季风水田农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混合农业

答案:C

解析: 大牧场放牧业多分布在降水较少、地势开阔的草原地带,如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适合大规模放牧。

例题2:

我国东北地区发展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 土壤肥沃

B. 地广人稀

C. 雨热同期

D. 机械化水平高

答案:C

解析: 东北地区雨热不同期,夏季高温多雨,但冬季寒冷干燥,因此“雨热同期”不是其优势条件。

通过对第九章内容的系统复习,考生应能够掌握农业地域形成的基本原理、主要类型及其区位选择依据,并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与判断。建议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图表解读、案例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为高考地理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