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原文】《人间词话》是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成书于1908年。该书以“境界”为核心理论,系统地探讨了诗词的艺术本质与审美价值,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他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认为前者如“泪眼问花花不语”,后者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区分不仅揭示了诗词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关系的深刻思考。
书中还强调“诗人之眼,须得万物而观之”,主张诗人在创作中应超越个人情感,以更广阔的视角观察世界。例如,他评价李后主的词“眼界大而感慨深”,认为其作品虽写个人哀愁,却能引发普遍共鸣,体现出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人间词话》对诗词的音律、用字、结构等也有精辟见解。王国维指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他认为词相较于诗更具表现力和灵活性,尤其适合抒发细腻的情感。他推崇温庭筠、韦庄、冯延巳等人,认为他们的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值得注意的是,王国维在书中还提出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著名论断,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观点虽非直接论述诗词,但被广泛视为对艺术追求与人生境界的深刻诠释。
《人间词话》虽篇幅不大,却思想深邃,语言简练,至今仍对中国文学研究和创作实践产生着深远影响。它不仅是一部文学批评的经典,更是一部关于艺术、人生与精神境界的哲学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