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主题:认识自我,悦纳成长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基本概念,认识自身的情绪和行为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情绪调节的能力,增强心理适应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长中的变化,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 难点:引导学生在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心态,避免自卑或自负。
四、教学准备:
- 教学课件(包含图片、视频片段)
- 心理小故事或案例
- 学生自我评价表
- 小组讨论问题卡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觉得别人比自己强?”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营造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
2. 活动一:我是谁?(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描述”活动。每人写下三个关于自己的关键词,如“我是一个爱笑的人”、“我喜欢画画”等。然后请几位同学朗读,并让其他同学猜测他们的性格特点。
3. 活动二:成长中的变化(1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身心变化的短视频,内容包括身体发育、情绪波动、人际关系的变化等。观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变化?
- 这些变化是好的还是坏的?
- 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4. 案例分析(10分钟)
展示一个关于中学生因自我怀疑而产生焦虑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建议。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不必急于比较。
5. 小组讨论(10分钟)
问题卡
- 我有哪些优点?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 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会怎么想?怎么做?
- 我希望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给予鼓励和引导。
6.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核心成长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鼓励学生每天对自己说一句“我可以”。
六、课后延伸:
布置一项实践作业:写一封给“未来的自己”的信,表达现在的想法和对未来的期望。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互动与体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自我认知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共鸣。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