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B.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与体积无关
C.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D. 物体的机械能越大,其内能也一定越大
答案:C
2. 关于分子运动和分子间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B. 固体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C. 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所以容易被压缩
D. 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C、D(注意:本题为多选题)
3. 热传递的实质是( )
A. 能量的转移
B. 物质的流动
C. 温度的传递
D. 分子的运动
答案:A
4. 用酒精灯加热金属块时,金属块温度升高,其内能的变化是(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答案:A
5. 下列现象中,属于热传递的是( )
A. 双手摩擦生热
B. 烧水时水温逐渐上升
C. 钻木取火
D. 电风扇转动后空气变凉
答案:B
6. 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C. 热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D. 热量可以凭空产生或消失
答案:B
7. 在相同条件下,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较大的是( )
A. 水
B. 沙子
C. 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答案:B
8. 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把蔬菜放在冰箱里
B.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C. 给盛有液体的容器加盖
D. 在农业灌溉中使用滴灌技术
答案: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和。
答案:动能、势能
2.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做功、热传递
3. 热传递的方向是从________物体传向________物体。
答案:高温、低温
4.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________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答案:吸热或放热
5. 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J/(kg·℃),它比大多数物质的比热容________。
答案:4.2×10³、大
6. 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会________。
答案:增加
7. 热机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的机器。
答案:内、机械
8. 在热传递过程中,若物体吸收热量,则其温度可能________。
答案:升高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 为什么冬天用手摸铁栏杆会觉得比木头栏杆冷?
答: 铁是良好的导热体,当手接触铁栏杆时,热量会迅速从手上传导出去,导致手感觉冷;而木头是不良导热体,热量散失较慢,因此感觉不那么冷。
2. 为什么烧开水时,水壶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不会升高?
答: 水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这些热量主要用于水的汽化过程,使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而不会进一步提高水的温度。
3. 请解释“摩擦生热”现象的物理原理。
答: 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克服摩擦力做功,这部分能量转化为物体的内能,从而使物体温度升高。
四、计算题(共18分)
1. 一个质量为2 kg的铜块,温度从20℃升高到80℃,求它吸收的热量。(已知铜的比热容为0.39×10³ J/(kg·℃))
解:
Q = cmΔt = 0.39×10³ × 2 × (80 - 20) = 0.39×10³ × 2 × 60 = 46800 J
答: 吸收的热量为46800 J。
2. 用酒精灯给质量为0.5 kg的水加热,使其温度从20℃升高到60℃,求水吸收的热量。(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³ J/(kg·℃))
解:
Q = cmΔt = 4.2×10³ × 0.5 × (60 - 20) = 4.2×10³ × 0.5 × 40 = 84000 J
答: 水吸收的热量为84000 J。
五、综合题(共10分)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热胀冷缩”现象的微观原因,并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
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物体受热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导致物体体积膨胀;冷却时,分子运动减缓,分子间距缩小,体积收缩。
例如:铁路轨道在铺设时留有缝隙,防止夏季高温时因膨胀而变形;电线在冬季会变紧,夏季则会下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C 2.CD 3.A 4.A 5.B 6.B 7.B 8.B
二、填空题:略
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略
五、综合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