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刘子自传》1】吾名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也。少时聪慧,好学不倦,年十五而通经义,二十而举进士。然仕途多舛,屡遭贬谪,然志不改,心常安。
余尝言:“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此非虚语也。自幼家贫,父早逝,母抚育成人,备尝艰辛。然吾未尝以困厄自弃,反益励精图治。及长,游于京师,结交贤士,广览群书,遂有志于天下。
元和年间,余任监察御史,遇事敢言,不避权贵。后因参与“永贞革新”,触怒宦官,被贬为朗州司马。虽处偏远,然不改其志。居数年,复调连州,又迁夔州、和州,皆以诗文自遣,寄情山水之间。
尝作《陋室铭》,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非自夸也,乃自勉耳。余虽身处逆境,然心怀天下,常思济世之志。每见民生疾苦,辄感同身受,欲以一己之力,稍解民忧。
晚年退居洛阳,筑室于龙门山下,日与友人论道,吟诗作赋,悠然自得。虽无高位厚禄,然心安理得,可谓无愧于天地。
呜呼!人生在世,岂能尽如所愿?然若能守其本心,行其所当行,虽处困顿,亦可立身于世。余之生平,虽多波折,然未尝悔其志。今作此自传,非为显扬,实为记述一生,以示后人。
——刘禹锡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