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 精选范文 >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

2025-07-03 02:04:18

问题描述: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求解答求解答,重要的事说两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3 02:04:18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认识的来源在于实践。人的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劳动、斗争和生活经验,逐渐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种认识最初是感性的,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步深入到事物的内部,从而获得更深刻、更系统的理性认识。

然而,认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的认识往往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比如个人的经验、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等,这些都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因此,认识的深化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修正错误,才能逐步接近真理。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没有实践,就没有真正的认识;没有认识,也就无法指导实践。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一思想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任何理论都必须与现实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

同时,《实践论》也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认识的过程就是不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

总之,《实践论》是一部关于认识论的重要著作,它揭示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进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