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案范本】一、活动名称:《玲玲的画》
二、适用年级:小学低年级(如二年级)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玲、画、评、奖”等生字,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
- 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大意,体会人物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思考“努力与成功”的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 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作品、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
-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五、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生字卡片、绘画工具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好自己的画作或绘画工具。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画,提问:“你们有没有画过画?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经历,引出课题《玲玲的画》。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 教师示范朗读,纠正发音。
- 提问:玲玲为什么哭了?她后来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 分段讲解课文,结合插图理解内容。
- 重点分析玲玲的情绪变化:从伤心到高兴,再到自豪。
- 引导学生讨论:“玲玲为什么会成功?”“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角色扮演:请学生分组表演玲玲和爸爸的对话,体会人物心理。
- 小组讨论:如果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
-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并互相评价。
5. 总结升华(5分钟)
- 教师总结课文寓意:“只要我们不放弃,努力去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 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小目标”,并鼓励他们坚持完成。
七、作业布置:
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三遍。
2. 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写一段话介绍它。
3.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课文,说说你的感想。
八、板书设计:
```
玲玲的画
↓
伤心 → 努力 → 成功
(遇到问题)(想办法)(获得认可)
```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意方面还需加强,今后可多设计一些情境性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内涵。
十、附录(可选):
- 生字卡片
- 课文朗读音频
- 学生优秀画作展示区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设计,内容贴近教学实际,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标理念,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