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了解《核舟记》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对微雕艺术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我国古代工匠技艺的精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 难点:
- 理解“以小见大”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 体会作者对雕刻技艺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核舟图片、相关拓展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作者及相关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展示核舟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你见过这么精致的小物件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3. 引出课题《核舟记》,简介作者魏学洢及其作品特点。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2. 教师正音,强调重点字词(如“峨冠”、“多髯”、“矫首昂视”等)。
3. 学生复述文章大意,教师适当补充。
(三)精读分析(20分钟)
1. 分段讲解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 介绍核舟的来历及雕刻者。
- 描述核舟上的主要人物和场景。
- 第三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2. 小组合作探究:
- 课文是如何体现“奇巧人”的技艺高超的?
- 作者在描写时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 以小见大的写法
- 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 对工匠精神的赞美
(四)品味语言(10分钟)
1. 选取精彩语句进行赏析(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2.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简洁与生动。
3. 鼓励学生模仿文中句式,进行仿写练习。
(五)拓展延伸(5分钟)
1. 讨论:现代社会中还有哪些“微雕”艺术?
2. 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现代微型工艺品,拓宽学生视野。
3.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技艺在今天的价值与意义。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2. 教师总结:本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艺人高超的技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
3. 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题。
- 写一篇短文,介绍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传统工艺。
五、板书设计:
```
核舟记
——魏学洢
一、核舟的外形、人物、场景
二、特点:以小见大、细节生动
三、主题:赞美技艺、弘扬文化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文言文的积累与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