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 精选范文 >

《临洞庭上张丞相》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2025-07-05 09:13:30

问题描述:

《临洞庭上张丞相》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快急疯了,求给个思路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5 09:13:30

《临洞庭上张丞相》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临洞庭上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洞庭湖的壮阔景象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丞相的敬仰与渴望得到引荐的心愿。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历来被视作唐诗中的佳作。

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一、诗歌赏析:

1. 开篇写景,气势磅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两句,描绘了八月洞庭湖水涨潮,湖面广阔无边,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一个“平”字,既写出了水面的平静,也暗示了湖面的辽阔;“涵虚”则是指湖水包容虚空,与“太清”(天空)相融,营造出一种天地一体的宏大气象。

2. 进一步渲染湖景的壮丽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气蒸”形容湖水蒸发的雾气弥漫,使云梦泽(古代湖泊名)笼罩在朦胧之中;“波撼”则写出湖水拍打岸边的力量之大,甚至让岳阳城都为之震动。这两句通过动态描写,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3. 由景入情,表达心志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是诗人情感的转折点。他想渡过湖水却缺少船只,比喻自己虽有抱负却缺乏机会;而“端居”即安于现状,若不有所作为,则感到羞愧于这清明的时代。这里流露出诗人渴望施展才华却苦于无人提携的无奈。

4. 结尾含蓄,寄托情怀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以典故收尾,借用《淮南子》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意思,表达自己只能在一旁羡慕那些垂钓的人,却无法真正参与其中。这是一种委婉的请求,希望张丞相能给予他机会。

二、翻译与注释:

- 八月湖水平: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水面平静如镜。

- 涵虚混太清:湖水与天空交融,仿佛连天一起包容。

- 气蒸云梦泽:湖水蒸腾起雾气,笼罩着云梦泽地区。

- 波撼岳阳城:湖浪拍击岸边,似乎震撼了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想要渡湖却找不到船只。

- 端居耻圣明:如果只安于现状,就会觉得辜负了这圣明的时代。

- 坐观垂钓者:我只能坐在一旁看着那些钓鱼的人。

- 徒有羡鱼情:心中只有羡慕之情,却无法行动。

三、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借景抒怀

全诗以洞庭湖的壮丽景色为依托,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2. 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诗句简洁有力,没有过多修饰,却能让人感受到洞庭湖的浩瀚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3. 用典自然,含蓄委婉

末句化用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又暗含了请求提携之意,体现了古人含蓄表达情感的传统。

四、总结:

《临洞庭上张丞相》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更是一首蕴含深意的抒情之作。它通过对洞庭湖壮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敬重与期待。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开阔,语言优美,堪称唐代山水诗中的典范之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