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古诗词鉴赏】在众多描写重阳节的诗词中,有一首作品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它便是《采桑子·重阳》。这首词虽未明确署名作者,但因其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常被误认为是古代文人之作,实则为现代诗人所创作。尽管如此,其艺术价值与文学魅力不容忽视。
“采桑子”本是词牌名,源于唐代教坊曲调,后经文人不断润色发展,成为宋词中常见的一种形式。而“重阳”则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老人节”,寓意着登高望远、敬老爱老、祈福纳祥。在这一节日背景下,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重阳时节的自然风光与内心情感,使整首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文关怀。
全词
> 采桑子·重阳
> 菊花香里秋光好,
> 风送清寒,
> 云淡天高,
> 万里江山入画遥。
> 闲来独坐西窗下,
> 心事如潮,
> 梦里归乡,
> 一缕相思寄远霄。
从结构上看,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层次分明。开篇“菊花香里秋光好”,点明季节与氛围,菊花作为重阳节的象征,不仅代表了秋天的丰收与美丽,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着“风送清寒,云淡天高”,进一步渲染出秋日的清爽与辽阔,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
下片转入情感表达,“闲来独坐西窗下”,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场景,词人独自一人,思绪万千。这里的“闲”并非真正的闲适,而是内心的孤寂与对过往的追忆。“心事如潮”,形象地表现了情绪的起伏不定,仿佛海浪般汹涌而来,难以平息。最后一句“梦里归乡,一缕相思寄远霄”,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亲人的牵挂,情感真挚动人。
这首《采桑子·重阳》之所以能够引起共鸣,不仅在于其优美的语言和工整的结构,更在于它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亲情、乡愁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悟。重阳节不仅是登高赏菊的日子,更是人们反思自我、缅怀过去、展望未来的重要时刻。而这首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用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厚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综上所述,《采桑子·重阳》是一首极具艺术价值的现代词作,它继承了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与情感深度,同时又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表达。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文化意义上,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