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随笔过了小年就是年】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在北方,这一天也叫“祭灶日”,传说灶王爷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人间一年的善恶,所以家家户户都要祭灶、扫尘、吃糖瓜,希望灶王爷“多说好话”。而在南方,小年可能不是特别隆重,但过年的气氛却早已悄然弥漫。
小时候,一到小年,家里就忙得不可开交。母亲忙着蒸年糕、做腊肉,父亲则忙着打扫房间,把窗户擦得锃亮,门框贴上新的春联。那时候总觉得小年只是春节前的一个节点,可如今回想起来,其实小年才是年味真正开始的地方。
如今生活节奏快了,很多人对传统节日的仪式感越来越淡。小年,似乎成了一个被遗忘的日子。可我却觉得,过了小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年”开始了。因为从这一天起,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收拾旧物、迎接新岁,心里也开始有了盼头。
记得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小年那天的“祭灶糖瓜”。那种甜丝丝的麦芽糖,粘着牙齿,吃一口就舍不得放下。现在市面上也有卖,但总觉得少了点味道。或许是因为少了那份等待和期盼,少了父母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
今年的小年,我依旧选择回家。虽然工作繁忙,但总想在这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看看老屋的变化,听听父母的唠叨,吃一顿热腾腾的年夜饭。有时候,我们追求的是热闹,但真正的年味,其实藏在这些琐碎的日子里。
过了小年,年就真的来了。它不只是一场聚会、一顿饭、一句祝福,更是一种情感的延续,一种文化的传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心中有年,年就在那里。
过了小年,就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