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主题:认识自我,悦纳自己
二、教学年级:小学五年级
三、教学时间:40分钟
四、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自我”的概念,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和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
3. 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和心理韧性。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学会接纳自己。
- 难点: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缺点,不因不足而自卑。
六、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心理小故事、图片素材、小组讨论卡片。
- 学生准备:每人一张“我的优点卡”和“我想改变的缺点卡”。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心理小故事引入课题:
> “小明在班里成绩一般,体育也不突出,他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直到有一天,老师让他负责组织一次班级活动,他发现原来自己有很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从那以后,小明开始更加自信,也更愿意尝试新的挑战。”
提问:
-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 你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二)新知讲解(10分钟)
1. 什么是“自我”?
自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份、能力、情绪和行为的认识和评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如何认识自己?
- 通过他人反馈
- 通过自我反思
- 通过尝试新事物
3. 如何看待自己的不足?
不足是成长的机会,而不是失败的标志。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并努力改进。
(三)互动活动(15分钟)
活动一:我的优点分享会
每位学生用1分钟时间说出自己的一个优点,可以是学习、兴趣、性格等方面。鼓励学生互相倾听、给予肯定。
活动二:我的“缺点”与“成长”
学生写下自己想改变的一个缺点,并思考如何通过努力来改善它。教师引导学生看到缺点背后的潜力。
(四)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都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 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成长。
- 学会接纳自己,才能更有力量面对未来。
八、课后延伸:
布置一份“自我探索作业”: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我们的家庭优点清单”,并写下自己在家庭中感受到的温暖与支持。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引导、互动交流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认知。今后可结合更多实际案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共鸣感。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适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