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和读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存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掌握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 难点: 正确区分“万”、“千”、“百”、“十”、“个”的位置关系,尤其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计数器、练习题纸。
-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展示一个大型体育场的观众人数为“8675人”,并提问:“这个数字是多少?你能读出来吗?”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这样的数字?引出“大数的认识”。
2. 新知探究(15分钟)
(1)认识数位:
教师利用计数器或数位表,介绍“个、十、百、千、万”这些数位,并说明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代表的意义。
(2)读数方法:
通过举例讲解,如“4321”读作“四千三百二十一”,强调从高位读起,中间的零要读,末尾的零不读。
(3)写数方法:
结合实例,如“五千六百七十二”写作“5672”,让学生尝试自己写出给定的数字。
3. 巩固练习(15分钟)
(1)课堂小练习:
教师出示几个数字,如“3045”、“7009”、“6500”,让学生分组进行读数和写数练习。
(2)互动游戏:
开展“数字接龙”游戏,教师说一个数字,学生依次读出,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4.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位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读数和写数时的细节,如中间和末尾的0是否需要读出。
5. 布置作业(2分钟)
- 完成课本第3页的练习题;
- 尝试在生活中找一个含有四位数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
大数的认识
个 十 百 千 万
读数:从高位开始,逐级读出
写数:根据数位顺序,正确填写数字
注意:中间的0要读,末尾的0不读
```
七、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例子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读数和写数方法,但在处理中间有0的数字时仍需加强练习。今后应多设计类似的游戏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