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端午节简短小故事】端午节的清晨,天刚蒙蒙亮,老李就起了床。他家住在城郊的一个小村庄,四周是青翠的竹林和潺潺的小溪。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会带着孙子小明去河边采艾草,再做几个粽子。
“爷爷,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呀?”小明一边跟着跑,一边问。
老李笑着摸了摸孙子的头:“因为很久以前,有一位爱国诗人叫屈原,他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糯米包成粽子扔进江里,希望鱼虾不要吃他的身体。”
小明点点头,虽然他还不太懂“爱国”这个词的意思,但他知道,这个节日很重要。
他们来到河边,老李熟练地摘下几枝艾草,插在门口。小明则蹲在地上,捡着一些干草,准备包粽子。老李一边教他怎么把粽叶折成漏斗状,一边讲起小时候的故事。
“那时候我跟你爸一样大,也总是缠着我奶奶包粽子。她总说,粽子要包得紧一点,不然煮的时候会散开。”老李笑着说。
小明认真地学着,虽然第一次包出来的粽子歪歪扭扭,但老李却笑得合不拢嘴。
中午时分,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桌上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咸蛋和绿豆糕。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空气中弥漫着艾草和糯米的香气。
小明咬了一口粽子,笑着说:“爷爷,我以后也要学会包粽子!”
老李拍拍他的肩膀:“好啊,等你长大了,咱们一起过端午。”
这个端午节,没有华丽的庆祝,只有简单的亲情和温暖的回忆。对于老李来说,这或许就是最珍贵的节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