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听课评课记录】在本次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关于小学语文课文《坐井观天》的课堂教学。该课以寓言故事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培养思维能力,并提升语言表达水平。整堂课设计合理、内容充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掌控能力。
首先,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她以“井”为切入点,结合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井”的空间局限性,从而自然引出课题。这种由浅入深的教学策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在文本解读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对话,尤其是青蛙与小鸟之间的交流。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反复品读,如“井口那么大”、“飞了一天”等,帮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立场和思维方式。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了课堂互动性,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坐井观天”的比喻意义。
在拓展延伸部分,教师巧妙地将课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是否也有“坐井观天”的现象?例如,看待问题时是否只局限于自己的角度?这一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让他们意识到拓宽视野的重要性。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语言训练,通过提问、复述、仿写等方式,强化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结构进行写作时,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创造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总体来看,本节课目标明确、结构清晰,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体现出较强的引导力和应变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了课堂的高效性与趣味性。
当然,若能在时间分配上更加精准,或在某些环节加入更多个性化指导,课堂效果可能会更加理想。但总体而言,这是一节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优质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