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婆罗多术语】《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最著名的史诗之一,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哲学、宗教、道德和历史的巨著。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史诗,掌握其中的关键术语至关重要。以下是对《摩诃婆罗多》中一些重要术语的总结。
一、核心术语总结
术语 | 中文解释 | 简要说明 |
摩诃婆罗多 | 大战之歌 | 古印度史诗名称,意为“伟大的婆罗多族之歌”,讲述婆罗多族两支后裔——般度族与俱卢族之间的战争。 |
婆罗多族 | 印度古代王族 | 源于传说中的英雄婆罗多,是故事中两个主要家族的祖先。 |
般度族 | 五兄弟家族 | 由五位兄弟组成,代表正义的一方,由母亲贡蒂所生。 |
俱卢族 | 百子家族 | 由国王难敌领导,代表邪恶势力,与般度族发生冲突。 |
持国 | 俱卢族国王 | 盲眼国王,因视力问题未能及时干预战争,被视为悲剧的象征。 |
阿周那 | 般度族英雄 | 最具智慧与武艺的战士,也是《薄伽梵歌》的直接听众。 |
克里希纳 | 帝释天化身 | 神圣导师,指导阿周那在战场上做出正确抉择,是印度教的重要神祇之一。 |
俱卢之野 | 战场 | 战争爆发的地点,象征善恶之间的激烈冲突。 |
薄伽梵歌 | 上帝之歌 | 克里希纳对阿周那的哲学教导,是印度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
业力 | 行为的因果 | 印度教的核心概念,强调行为决定命运。 |
达摩 | 正义/职责 | 个人应遵循的道德法则,是人生的根本准则。 |
禅定 | 冥想 | 修行的一种方式,帮助心灵达到平静与觉悟。 |
三界 | 世界结构 | 包括天界、人界和地下界,体现宇宙的层次。 |
二、术语的重要性
这些术语不仅是《摩诃婆罗多》中人物、事件和思想的基础,也反映了印度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哲学观念。通过理解这些术语,读者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史诗的主题和内涵,例如善恶的对抗、责任与义务、灵魂的救赎等。
此外,许多术语如“达摩”、“业力”等,至今仍在印度文化中广泛使用,并影响着现代印度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结语
《摩诃婆罗多》作为一部跨越千年的文学巨作,其语言和术语虽古老,但其思想却具有永恒的价值。了解这些术语,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和研究这部史诗,也能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
以上就是【摩诃婆罗多术语】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