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章是什么意思】“七步成章”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文思敏捷、才思出众,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结构严谨、内容充实的文章。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对才华的赞美,常用于形容写作能力极强的人。
一、
“七步成章”原意是指在七步之内就能写出一篇文章,比喻人思维敏捷、文笔流畅,能够迅速构思并完成文章。这一说法最早见于《世说新语》,与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植有关。相传曹操让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应声而作,写出了千古传诵的《七步诗》。后人便用“七步成章”来形容人的才思敏捷和写作能力出众。
该成语不仅用于文学创作,也可引申为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任务的能力,强调效率与创造力的结合。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七步成章 |
拼音 | qī bù chéng zhāng |
出处 | 《世说新语·文学》 |
典故 | 曹植七步作诗,即《七步诗》 |
原意 | 在七步之内完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
引申义 | 形容人思维敏捷、写作能力强,能快速完成任务 |
使用场合 | 文学创作、写作能力评价、工作效率描述等 |
近义词 | 才高八斗、文不加点、下笔千言 |
反义词 | 思路迟钝、文思枯竭、慢工出细活 |
适用对象 | 文人、作家、学生、职场人士等 |
三、结语
“七步成章”不仅是对个人才华的高度赞扬,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效率与创意并重的价值观。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这种能力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写作、演讲,还是日常工作中需要快速表达观点,具备“七步成章”的能力都是一种难得的优势。
以上就是【七步成章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