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一隅是什么意思】“偏安一隅”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国家、政权或群体在面临外部压力或动荡时,选择退守到相对偏远、安全的地区,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个成语多用于历史背景中,尤其是指那些在战乱或外敌入侵后,被迫迁都或退守边远地区的政权。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偏安 | 指在较为偏僻、远离中心的地方暂时安定下来 |
一隅 | 指一个角落、一小块地方 |
整体意思 | 在一个偏远的地方暂时安定下来,通常带有被动或无奈的意味 |
二、出处与用法
“偏安一隅”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见于描写历史事件的诗词和文章中。例如:
- 《三国志》中有类似“偏安江左”的说法,用来形容东吴政权在长江以南建立的政权。
- 宋代诗人陆游在《示儿》中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其中也隐含了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的历史背景。
该词多用于描述政权或势力在不利情况下选择退守,强调其地理上的局限性和政治上的被动性。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偏居一隅、退守一隅、苟安一方 |
反义词 | 雄踞四方、立足中原、进取扩张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历史分析 | 南宋王朝在北方沦陷后,偏安一隅于江南,形成了长期的对峙局面。 |
文学作品 | 作者在小说中描写主角因战乱而偏安一隅,过着隐居生活。 |
政治评论 | 一些评论认为某些小国在国际局势中偏安一隅,缺乏主动外交策略。 |
五、总结
“偏安一隅”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色彩的成语,主要表达在困境中选择退守、暂时稳定的状态。它不仅描述地理位置的偏僻,更反映了政治、军事上的被动与无奈。在现代语境中,也可以用来比喻某些人或组织在面对挑战时选择保守、不进取的态度。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用法及相关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价值。
以上就是【偏安一隅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