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的意思】“病入膏肓”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病情已经严重到无法救治的程度。这个成语不仅用于医学领域,也常被引申为事物或问题发展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下面将从字面意思、出处、引申义及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病入膏肓”出自《左传》,原意是指疾病已深入到膏肓之间,古人认为这是人体最深处的部位,一旦病入此地,就难以治愈。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比喻事情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即使想挽救也无力回天。
在现代汉语中,“病入膏肓”多用于形容人或事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比如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组织制度等出现严重问题,难以纠正。这种用法常见于文学、评论、新闻报道等领域。
该成语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和不可逆性。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二、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病入膏肓 |
出处 | 《左传·成公十年》 |
原意 | 疾病已深入膏肓之间,难以治愈 |
引申义 | 比喻事情或问题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
使用场景 | 用于描述严重的问题、思想、制度等已经无法纠正 |
语义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无可救药、积重难返、江河日下 |
反义词 | 痊愈、恢复、改过自新 |
使用注意 | 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不宜用于轻松场合 |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病入膏肓”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医学术语,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表达。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尽早发现并处理,以免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以上就是【病入膏肓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