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削月割的读音】“日削月割”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战国策·秦策》:“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其中“日削月割”用来形容国家或势力逐渐被削弱、蚕食的过程。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日削月割 |
拼音 | rì xuē yuè gē |
注音 | ㄖˋ ㄒㄩㄝ ㄩㄣˋ ㄍㄜ |
出处 | 《战国策·秦策》 |
含义 | 形容国家或事物逐渐被侵蚀、削弱,如同每天被削、每月被割一样。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国家衰落、势力被逐步瓦解的情景。 |
近义词 | 逐步削弱、日渐式微 |
反义词 | 日益强大、蒸蒸日上 |
二、读音详解
- 日(rì):表示“每天”,强调时间的持续性。
- 削(xuē):意为“减少、削减”,此处指逐渐被减少。
- 月(yuè):表示“每月”,进一步强调时间的累积。
- 割(gē):意为“切割、分割”,比喻被一点点地分割。
整体读音为 rì xuē yuè gē,发音时要注意轻声和重音的搭配,尤其是“削”字在普通话中为第一声(阴平),但有时在口语中会读作第二声(阳平),具体根据语境而定。
三、使用示例
1. 随着外敌入侵,这个国家日削月割,最终走向灭亡。
2. 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就会日削月割,失去市场优势。
3. 历史上的许多帝国,都是因为内部腐败和外部压力,日削月割,最终土崩瓦解。
四、总结
“日削月割”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缓慢而持续的衰退过程。其读音为 rì xuē yuè gē,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字音的准确性和语境的恰当性。通过了解其出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并在实际语言中灵活运用。
以上就是【日削月割的读音】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