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好词好句好段】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时间跨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涵盖了周朝的东迁、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时期不仅在政治、军事上风云变幻,也在文化、思想、文学等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以下是对“上下五千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好词好句好段”的总结与整理。
一、好词整理
类别 | 好词 | 含义 |
历史名词 | 春秋 | 指周朝的一个时期,因《春秋》而得名 |
战国 | 指七雄争霸的时代 | |
诸侯 | 分封制下的地方统治者 | |
兼并 | 强国吞并弱国的行为 | |
霸主 | 在诸侯中具有领导地位的国家首领 | |
百家争鸣 | 各种学派思想活跃、相互辩论的局面 | |
孔子 | 儒家学派创始人 | |
老子 | 道家学派创始人 | |
孙子 | 兵家代表人物,《孙子兵法》作者 | |
墨子 | 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 |
韩非 | 法家集大成者 |
二、好句摘录
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意思是:有利的时机不如地理上的优势,地理优势又不如人心所向。
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强调了解自己和敌人的重要性,是战争胜利的关键。
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自《道德经》
表达了老子对“道”的深刻理解,强调不可言说的真理。
4.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孟子·离娄下》
强调仁爱与尊重的重要性。
5.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出自《论语·宪问》
讨论的是对待他人态度的问题,引发对道德行为的思考。
6.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出自《孟子·尽心下》
提出了“民本”思想,强调人民的重要性。
三、好段赏析
段落一:
> “孔子曰:‘吾与点也!’”
> 这句话出自《论语·先进》,孔子对曾点(即曾皙)的理想生活状态表示赞同。曾点描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成为后世士人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段落二:
>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出自《左传·曹刿论战》。这段话讲的是战争中的士气问题,强调战斗的初始阶段最为关键。这句话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激励士气的经典语句。
段落三: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老子通过比喻说明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是从微小之处开始的,鼓励人们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
四、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各种学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的许多经典著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其语言精炼、思想深邃,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无论是“好词”、“好句”,还是“好段”,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思想深度与文学魅力。这些内容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结语:
“上下五千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好词好句好段”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它们承载着古人对世界、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
以上就是【上下五千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好词好句好段】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