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后的余额是】在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是一项重要的资产类别,企业在使用过程中会对其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原值”是指企业购入或建造该资产时所支付的全部成本,包括购买价格、运输费、安装费等。而“累计折旧”则是指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以来,按照一定的折旧方法(如直线法、加速折旧法等)计提的总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即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也称为净值。这一数值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上,该固定资产尚未被折旧的部分,是评估企业资产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固定资产原值与累计折旧的关系
概念 | 含义 |
固定资产原值 | 企业购置或建造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税费、运输费、安装费等。 |
累计折旧 | 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以来,按期计提的折旧总额,反映资产价值的逐步减少。 |
账面价值 | 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表示当前资产的剩余价值。 |
二、计算公式
账面价值 = 固定资产原值 - 累计折旧
例如:
- 假设某设备原值为100万元;
- 累计折旧为40万元;
- 则其账面价值为:100万 - 40万 = 60万元。
三、账面价值的意义
1. 反映资产真实价值:账面价值能够体现企业在使用过程中对固定资产的消耗程度。
2. 影响财务报表:账面价值是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企业的净资产水平。
3. 决策参考:管理层可以通过分析账面价值的变化,判断是否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或处置。
四、实际应用示例
项目 | 金额(万元) |
固定资产原值 | 200 |
累计折旧 | 80 |
账面价值 | 120 |
五、注意事项
- 折旧方法的选择会影响累计折旧的金额,进而影响账面价值。
- 若固定资产发生减值,需计提减值准备,此时账面价值可能会低于可收回金额。
- 在资产报废或出售时,账面价值将作为损益计算的基础。
通过了解“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掌握资产的实际价值,为财务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就是【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后的余额是】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