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 精选范文 >

《保卫黄河》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2025-05-24 11:53:03

问题描述:

《保卫黄河》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在线等,求秒回,真的十万火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24 11:53:03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保卫黄河》的创作背景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意义。

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演唱。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和鉴赏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保卫黄河》是冼星海先生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著名合唱曲目,选自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该作品以激昂奋进的旋律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团结一心抵抗侵略者的英勇形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群体。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音乐知识,但对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接触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保卫黄河》所传达出的爱国主义情怀;

掌握歌曲的主要旋律及节奏特征。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思想感情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表现形式。

五、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情境创设法等;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实践体验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为了纪念什么而创作的吗?”从而引出课题《保卫黄河》。

(二)感知体验(约10分钟)

1. 教师播放录音范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 这首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风在吼”、“马在叫”,你觉得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

2. 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三)深入探究(约20分钟)

1. 分析歌词内容

- 引导学生逐句解读歌词含义,特别是最后一段“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阐述这些诗句背后蕴含的精神力量。

2. 学习歌曲旋律

- 跟随钢琴伴奏哼唱主旋律;

- 注意把握音准与节奏,尤其是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的处理。

3. 表演展示

-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的排练;

- 最后进行集体汇演,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四)总结升华(约5分钟)

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卫黄河》不仅是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鼓励大家珍惜当下美好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七、板书设计

保卫黄河

创作背景: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

艺术特色:激昂奋进、气势磅礴

教育意义: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

八、作业布置

1. 回家后继续练习演唱《保卫黄河》,争取做到音准节奏准确无误;

2. 查阅更多有关《黄河大合唱》的信息,下节课分享你的收获。

九、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且对于《保卫黄河》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个别学生的音准掌握得还不够好,今后还需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此外,还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