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买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篇。诗中通过对买花过程的细腻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欣赏之情。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
赏析
这首诗以春末时节为背景,描绘了京城中人们争相购买牡丹花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比“贵贱无常价”与“十户中人赋”,揭示了富贵人家对奢侈品的狂热追求以及普通百姓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特别是“低头独长叹”的田舍翁形象,更增添了作品的社会批判意味。
诗中语言生动形象,“灼灼百朵红”写出了牡丹花鲜艳夺目的姿态;而“戋戋五束素”则用简洁的语言表现了花价之高。此外,“水洒复泥封”一句不仅展现了养护花卉的技术细节,也暗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翻译
春天即将结束,长安城内车马川流不息。
大家都知道现在正是观赏牡丹的好时节,
于是纷纷结伴前往市场选购鲜花。
牡丹的价格忽高忽低,取决于花朵的数量。
成百上千朵盛开的红花,价值却高达五束丝绢。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花朵,
人们在上面搭建帐篷遮阳,在周围编织竹篱防护。
浇水施肥,精心呵护,使花儿始终保持鲜艳。
这种风气逐渐成为一种习俗,
几乎所有人都为之痴迷而不自知。
有一天,一位乡下的老人偶然来到这里,
他低头叹息,这份感慨无人能够理解。
仅仅是一丛深红色的牡丹花,
就相当于十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税赋!
注释
- 帝城:指长安,即今天的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
- 喧喧:形容车马声嘈杂。
- 酬直:指商品的价格。
- 戋戋:形容数量少或价值低。
- 幄幕:指帐篷。
- 笆篱:竹制的篱笆。
- 中人赋:中等收入家庭的税赋。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对社会现象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深刻的人文关怀。他不仅记录了当时的风俗习惯,还借此表达了对贫富差距加剧这一问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