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工作环境的卫生安全,预防病媒生物滋生与传播,提升整体环境卫生水平,特制定本《消杀管理规范》。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办公区域、生产场所及相关公共区域的日常消杀作业管理,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手段,确保消杀工作的有效性与持续性。
一、管理职责
1. 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安排消杀工作,制定年度消杀计划,并监督执行情况。
2. 各使用部门需配合消杀工作的开展,确保区域内无杂物堆积、积水等易招致病媒生物的隐患。
3. 专业消杀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按照合同约定及标准操作流程进行作业,并提供相关记录与报告。
二、消杀范围与频率
1. 消杀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办公室、会议室、食堂、仓库、卫生间、垃圾堆放点等重点区域。
2.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消杀,针对蚊虫、蟑螂、老鼠等常见病媒生物,结合季节变化调整消杀频次。
3. 重大节假日或特殊时期(如雨季、夏季)应适当增加消杀次数,防止病媒生物繁殖扩散。
三、消杀方式与药剂使用
1. 采用环保、低毒、高效的消杀药剂,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药物。
2. 消杀作业应由专业人员操作,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配比和喷洒,避免对人体及环境造成伤害。
3. 做好药剂储存管理,设立专用药品柜,标识清晰,专人保管,防止误用或泄漏。
四、作业流程与记录管理
1. 消杀前应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做好人员疏散与物品保护。
2. 作业过程中应设置警示标志,确保安全作业。
3. 每次消杀后需填写《消杀记录表》,内容包括时间、地点、药剂种类、作业人员、效果评估等信息,并存档备查。
五、监督检查与考核
1. 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对消杀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未按要求执行消杀任务的部门或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经济处罚。
3. 将消杀管理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各单位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治理。
六、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与修订。
2. 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但不得与本制度相抵触。
通过严格执行本《消杀管理规范》,公司将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带来的健康风险,营造一个整洁、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提升员工满意度与企业形象。